側柏介紹
別名:側柏
科、屬:【柏科】,【側柏属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Platycladus orientalis
特征形態:常綠喬木,高達20多米,胸徑1米。幼樹樹冠尖塔形,老樹廣圓形;樹皮薄,淺褐色,呈薄片狀剝離;大枝斜出;小枝直展,扁平,無白粉。葉全爲鱗片狀。雌雄同株,單性,球花單生小枝頂端;雄球花有6對雄蕊,每雄蕊有花藥2~4;雌球花有4對珠鱗,中間的2對珠鱗各有1~2胚珠。球果卵形,長1.5~2.5cm,熟前綠色,肉質,開裂,紅褐色。種子長卵形,無翅或幾無翅;子葉2,發芽時出土。花期3~4月;果10~11月成熟。
分布産地:華北、東北,目前全國各地均有栽培,北自吉林經華北,南至廣東北部、廣西北部,東自沿海,西至四川、雲南。朝鮮亦有分布。
生長特點:喜光,但有一定耐蔭力,喜溫暖濕潤氣候,但亦耐多濕,耐旱;較耐寒,在沈陽以南生長良好,能耐-25℃低溫,喜排水良好而濕潤的深厚土壤,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無論酸性土、中性土或堿性土上均能生長,在土壤瘠薄處和幹燥的山岩石
主要價值:本种树姿古朴苍劲,树冠广圆形,枝叶葱郁,生长速度偏慢,寿命长,是传统园林观赏植物,自古以来即常栽植于寺庙、陵墓地和庭园中。側柏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环境,因此这是配植上既符合树种习性又能充分发挥观赏特性的优秀实例,而且这种配植在管理方面十分简便。此外,由于側柏寿命长,树姿美,所以各地多有栽植,因而至今在名山大川常见側柏古树自成景物。本种也是长江流域、石灰岩山地的绿化造林树种,对二氧化硫、氟化氢、氯气抗性强,有吸收能力,且有吸滞粉尘作用,能分泌杀菌素,杀灭杆菌等。
培育技術:用播种法繁殖,每KG种子约4.5万粒,发芽率70~85%,能保存2年。多在春季行条播,约经2周发芽。种子发芽后先出针状叶,后出鳞叶,2年生后则全为鳞叶。一年生苗高15~25cm,次年移植后可达45cm,3年生苗可达60cm左右即可出圃用于栽作绿篱或大面积绿化造林用。5~6年生者可达2m高左右。側柏在幼苗期须根发达,易移植成活。在园林中于春季植为绿篱时,多用带土团的苗,但在雨季造林时可用裸根苗,然而须注意保护根系不受风干日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