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介紹
別名:桂花
科、屬:【木樨科】,【木樨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Osmanthus fragrans
特征形態:常綠闊葉喬木,高可達15米。因分枝性強且分枝點低,也常呈灌木狀。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,有時顯出皮孔。單葉對生,革質,光滑,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先端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,深綠色,全緣或上半部疏生鋸齒,葉緣波狀。芽疊生。花期9~10月,花簇生于葉腋,聚傘花序,具濃香,花色因品種而異,其中金桂花深黃色;銀桂花黃白色;丹桂花橙色或橘紅色,香味較淡;四季桂花檸檬黃或淡黃色,植株較矮而分枝多,一年中能多次開花,但花的香味更淡。核果紫黑色,翌年4月果熟。
分布産地:原産我國西南部,現廣泛栽培于長江流域各省區,華北多行盆栽。爲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,栽培曆史已有2500余年。
生長特點:喜光,稍耐陰,但只有全日照時才會枝葉茂盛,著花繁密。喜溫暖,也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。萌芽力強,耐修剪。對土壤的要求不嚴,除澇地外都能栽植,以肥沃、濕潤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爲宜。喜肥,但忌施人糞尿。對有毒氣體有一定的吸收能力,適生于清潔環境,在空氣汙染嚴重或灰塵過多處常不開花。
主要價值:桂花葉茂而常綠,樹幹端直,樹冠圓整,四季常青,花期正值仲秋,香飄數裏,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園林花木。于庭前對植兩株,即“兩桂當庭”,是傳統的配植手法;園林中常將桂花植于道路兩側,假山、草坪、院落等地多有栽植;如大面積栽植,形成“桂花山”、“桂花嶺”,秋末濃香四溢,香飄十裏,也是極好的景觀;與秋色葉樹種同植,有色有香,是點綴秋景的極好樹種;淮河以北地區桶栽、盆栽,布置會場、大門。
培育技術:多用嫁接繁殖,壓條、扡插也可。嫁接可用小葉女貞、女貞、小葉白蠟等作砧木。小葉女貞栽培廣泛,接後成活率高,生長快,但壽命短;小葉白蠟根系較弱,稍受損傷,就會引起死亡。高壓法在春季芽萌動前進行,選2~3年生枝,環割後包以苔藓等保濕材料進行。扡插在生長季用軟枝插,5~6月,取插穗12cm長,留上部5~6片葉,用50ppm萘乙酸浸泡8~10小時,氣溫保持25~27℃,有一定溫度,60天即可生根。桂花有兩次萌芽,兩次開花的習性,耗肥量大,宜于11~12月份冬季施以基肥,使翌春枝葉繁茂,有利花芽分化;7月夏季,二次枝未發前,進行追肥,則有利于二次枝萌發,使秋季花大茂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