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樹介紹
別名:杏、北梅
科、屬:【薔薇科】,【杏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Prunus armeniaca L.
特征形態:谚语云:“桃三杏四梨五年,枣树当年就卖钱“。是说杏樹四年就开花结果,得益较早,五年即进入盛果期;它的一般寿命为40年到100年,有“长寿树“之称。 杏樹高一般5至7米,树冠多呈向阳开心型,枝条较密,叶片成卵形、阔卵形,叶片边缘有细钝的锯齿,叶背上稍有毛或无毛。 杏樹的果实为圆形,叫杏,外果皮为红黄色,中果肉质约半厘米厚,内果皮木质(杏核),杏核有离核、半离核、粘核三种。核面光滑,边缘有一条沟;杏核薄而硬,里面有杏仁。杏仁有甜、苦之分,杏一般重20克到70克,大的可达100克以上。杏樹适应性强,成年的杏樹皮比较厚,因而可耐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.杏樹根系发达,入土很深,大约和树高相当,这也正是其耐寒的原因.
分布産地:原产于中国新疆,现已广泛分布到华北各地,南方也有少量栽培。生於低山地或丘陵山地,有栽种。分布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蘇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药材主产中国北方各地。 杏原产我国,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,远在春秋时代就有记载,距今至少有2600年以上。据公元前8-5世纪的我国最早指导农业生产的历书《夏小正》记载“正月:梅杏施桃则华;四月:囿有见杏”,说明当时杏樹已经被种植在园中;公元前685年的《管子》有云“五沃之土,其木多杏”;公元前400-250年的《山海经》中也有“灵山之下,其木多杏”的文字。在栽培规模上,杏樹远在古代就与桃、李、栗、枣并称为“五果”。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江陵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杏核和杏仁木炭化样品,进一步证实杏樹在我国栽培历史的久远!
生長特點:爲陽性樹種,深根性,喜光,耐旱,抗寒,抗風,壽命較長,可達百年以上,爲低山丘陵地帶的主要栽培果樹。
主要價值:早春杏樹(6张)开花,先花后叶;可与苍松、翠柏配植于池旁湖畔或植于山石崖边、庭院堂前,极具观赏性。繁育栽培:种子繁育为主,由于杏樹的品种众多,品种繁育多以实生苗作砧木(也可用桃、李的实生苗)作嫁接繁育,播种时种子需湿沙层积催芽。在低温下容易干燥。
培育技術:杏是落葉果樹的重要樹種之一,果實色豔味美,且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。露天條件下栽培,杏一般在5月底至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,加之不耐貯運,一年中只有2個月可吃到鮮果。爲使杏果提早成熟上市、拓長鮮果供應期,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從1997年開始在平度等地進行杏幼樹保護地栽培試驗,探索杏保護地栽培優質豐産技術,獲得成功。